2023年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知識要點.docx
《2023年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知識要點.docx》由會員分享,可在線閱讀,更多相關《2023年浙教版七年級科學上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知識要點.docx(15頁珍藏版)》請在匯文網(wǎng)上搜索。
1、第四章物質的特性知識要點第一節(jié)物質的構成1. 分子 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,但不是唯一的微粒,也有一些物質是由 離子 和 原子 構成的。2.生活中有許多物質都是由 分子 構成的,不同的物質由不同的 分子 構成,例如:水是由 水分子 構成的,酒精是由 酒精分子 構成的,二氧化碳氣體是由 二氧化分子 構成的,氧氣是由 氧氣分子 構成的,氫氣是由 氫氣分子 構成的。3.分子的特點: (1) 分子 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 (2)分子很 小 ,肉眼無法直接看見,只能借助掃描隧道顯微鏡(或電子顯微鏡或電子掃描顯微鏡)觀察細胞的儀器是 普通光學顯微鏡 ; (3)分子之間存在 空隙 ; (4)氣體分子之間空隙最大
2、,其次是液體、固體。; (5)分子在 不停的做無規(guī)則運動; (6)分子之間存在斥力和引力; (7)分子熱運動在宏觀上表現(xiàn)為 擴散 ; 擴散現(xiàn)象:由于分子的運動而使物質從一處進入到另一處的現(xiàn)象。 氣體擴散速度 大于 液體擴散速度 大于 固體擴散速度。 (8)溫度越高,分子熱運動越 劇烈 ,物質擴散越 快 ; 溫度越低,分子熱運動越 緩慢 ,物質擴散越 慢 ;4.請用分子的特點回答下列例子: 一滴水中大約有15萬億個水分子,說明 分子很小 一定體積的水與一定體積的酒精混合后總體積變小,說明 分子間存在空隙 一定體積的氣體,很容易被壓縮,說明 氣體分子間的空隙很大 5. 50毫升的水與50毫升的酒精
3、混合后的體積 小于100ml ,原因是: 當水和酒精混合時,較小的水分子進入到較大的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,所以總體積會減小 。【注意:若同種物質混合,如100mL水與100mL混合,則總體積不變。 芝麻與黃豆混合后總體積變小的實驗,是一個模擬實驗,它并不能證明分子間有間隙。】6.分子總是在不斷 做無規(guī)則運動 ,且隨著溫度的升高,分子的運動速度 加快 ;分子間有 空隙 ,隨著溫度的升高,分子的空隙 增大 ;隨著壓力的增大,分子間的空隙 縮小。7.(1)用分子觀點解釋:春暖花開的季節(jié)里人們在公園里通常能聞到宜人的花香,這是因為 分子在不停的做無規(guī)則運動 ; (2)為了便于運輸和使用,通常把石油氣加
4、壓變成液化石油氣貯存在鋼瓶里。這一事實說明了 分子之間有空隙,且氣體分子之間的空隙大于液體。8、通常情況下,如果分子的間隔相對較大時,物體就呈 氣體 ,如果分子的間隔相對較小時,物體就呈 固體 。(填“固體”、“液體”、“氣體”)。9、小明有一次打開了很久沒用過的鉛筆盒,看到有一塊橡皮和一支綠色的鉛筆粘在了一起,把橡皮切開后,發(fā)現(xiàn)里面也有一部分變成了綠色,從微觀角度分析一下:橡皮里面變成綠色是 固體擴散 現(xiàn)象;為什么在天氣熱的時候容易看到這種現(xiàn)象? 溫度越高,擴散速度越快 。10、水結冰后,體積會變大,這說明在水中分子之間的空隙比在冰中的要 小。13、如右圖所示,小心地在冷水杯和熱水杯中滴入兩
5、滴墨水,你會看到熱水杯中的墨水擴散快這個實驗表明:溫度越高 擴散越快。14、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質,解釋下列現(xiàn)象:(1)氣體很容有易壓縮,固體不容易壓縮。答:氣體分子空隙大,容易被壓縮;固體和液體分子空隙較小,不容易被壓縮 (2)非典時期消毒用的消毒液,是由多種固體和液體物質相混合而成的,在配制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配制前后總體積并不相等。 答:固體分子鉆入了液體分子的空隙中,所以總體積會減小。 (3)將蔗糖放入開水中,過一會兒蔗糖就不見了。 答: 蔗糖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之間 (4)通常把蘿卜腌成咸蘿卜需要很長時間,而把蘿卜炒成熟菜,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僅需幾分鐘。 答:炒菜時溫度高,分子熱運動劇烈,擴散加快第
6、二節(jié)質量的測量1一切物體都是由 物質 組成的。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叫 質量 。物體所含的物質越多,其質量就 大 。 判斷某物體的質量是否發(fā)生變化的方法:看其含有的物質多少是否發(fā)生變化。(如果含有的物質增多其質量增大,如果含有的物質基礎減少則其質量減小。)2質量是物質的一種屬性,不隨物體的形狀、狀態(tài) 、溫度、位置的變化而變化。3國際上質量的主單位是千克 ,單位符號是kg 。還有一些常用單位:噸(t)、克(g)、毫克(mg)。 1噸 1000 千克, 1千克 1000 克, 1克= 1000 毫克。 常用的質量單位和中國傳統(tǒng)質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: 1千克 1公斤=2斤 4(1)測量質量的常用工具有電
7、子秤、桿秤、磅秤、案秤 等。(彈簧秤不是測量質量的工具,而是測力工具)(2)實驗室中常用托盤天平 來測量質量,其中常用的有托盤天平和物理天平。5托盤天平的基本構造:1是 分度盤 2是 指針 3是 托盤 4是 平衡螺母 5是 橫梁 6是 橫梁標尺 7是 底座 8是 游碼 6使用托盤天平時要注意以下事項: (1)放平:將托盤天平放在 水平桌面上。 (2)調平:將 游碼撥至“0”刻度線處。 調節(jié)平衡螺母,使指針對準分度盤中央刻度線,或指針在中央 刻度線左右小范圍等幅擺動。 (3)稱量:砝碼和物體的放置要求: 左物右碼 左盤物體質量 右盤砝碼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 加砝碼時,先估測,用鑷子由 大 加到
8、 小 ,等砝碼加到指針離 分度盤中央刻度線不多時(在中央刻度線左邊),應向 右移動 游碼(此時不能移動平衡螺母),直到天平再次平衡。 (4)整理器材:用鑷子將砝碼放回砝碼盒中,游碼移回“0”刻度線處。注意1:當指針偏轉時,應如何調節(jié)平衡螺母? 指針偏左(左邊重),平衡螺母向右調; 指針偏右(右邊重),平衡螺母向左調; 注意2: 如果在測量5克食鹽的質量,在稱量過程中如何調節(jié)天平平衡? 答:先在平衡的天平右盤上放5克砝碼,再向左盤中增減食鹽使天平重新平衡。 如果在測量小石塊的質量時,在稱量過程中如何調節(jié)天平平衡? 答:先將要測量的小石塊放在平衡的天平左盤中,再向右盤中增減砝碼或向右移動游碼使天平
9、重新平衡。注意3: 如果物體和砝碼放置的位置反了,這時怎樣求得物體的實際質量? 答:物體質量砝碼總質量游碼指示的質量值 注意4: 如果調節(jié)天平平衡時,忘記將游碼移到0刻度線的地方,這時怎樣求得物體的實際質量?已知游碼稱量前停留在3刻度線的地方答:左盤物體質量 右盤砝碼總質量游碼現(xiàn)在指示的質量值 -3注意5: 不能 用手去觸摸天平托盤和砝碼 砝碼用 鑷子 拿取,輕拿輕放 不可把 潮濕的物品 或 有腐蝕性化學藥品 直接放在天平托盤上,可在 兩個盤中都墊上大小、質量相等的兩張紙或兩個玻璃器皿。 使用前要估計被測物體的質量,不能超過天平的量程(稱量范圍)。 天平游碼在讀數(shù)時,要看游碼左邊所對的刻度值。
10、)。 稱量過程中不能移動平衡螺母注意6:天平有哪些稱量方式會導致測量結果偏大? 1.在指針偏左的情況下稱量,測量結果(比真實值)偏大。 2.物體和砝碼放錯盤,測量結果偏大。 3.在游碼未歸零的情況下稱量,測量結果偏大。 4.用磨損或缺了一個塊的砝碼稱量,測量結果偏大。 那么,有哪些情況下,測量結果是偏小的呢? 1.用已經(jīng)生銹了的砝碼稱量,測量結果偏小。 2.在指針偏右的情況下稱量,測量結果偏小。即:第三節(jié) 物質的密度一、密度的概念1.概念: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 ,叫做這種物質的密度。2.公式: (與m、V無關),可變形為 和 對公式的理解同種物質一定,m與V成正比。即:當相同時,體積越大,質
11、量越大。同質量的不同種物質,體積越大,密度越?。ɑ蛎芏仍叫。w積越大)。同體積的不同物質,質量越大,密度越大(密度越大,質量也越大)。3. 密度的單位。 國際主單位是 千克立方米,常用單位是 克立方厘米, 關系為:1.0 gcm31.0103 kgm3 或 1.0 kgm3 1.010-3 gcm3。 水的密度 l.0103 kgm3,【讀作:1.0103千克每立方米; 它所表示的意義為1立方米水的質量為1000千克 ?!?、單位換算 1噸(t)=103千克(kg);1千克=103克 ; 1克=103毫克 1立方米(m3)=103立方分米(dm3)【升(L)】; 1立方分米(dm3)【升(L)
12、】=103立方厘米(cm3)【毫升(ml)】5.對于同一種物質,密度有一定的數(shù)值,它反映了物質的一種特性 ,跟該物質的質量 、體積 、 形狀 無關。即對于同一物質而言,只要溫度(及壓強等)不變,其密度值是不變的。(如: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樣的。) 氣體的密度是比較容易改變的:如一鋼瓶氧氣(內全為氣態(tài))用去一半,則剩余氧氣的密度為原來的一半。(因為當鋼瓶中的氧氣被用去一半時,其體積不變)6. 對于不同的物質,密度一般不同 。不同物質間密度大小的比較方法有兩種:即當體積相同時,質量大的物質密度大;當質量相同時,體積小的物質密度大。 二、常見物質的密度表1.密度表中,除水蒸氣外,其他氣體都是在0
- 配套講稿:
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,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。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。
- 特殊限制:
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、國徽等圖片,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,禁止商用。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(chuàng)性部分享有著作權。
- 關 鍵 詞:
- 2023 年浙教版七 年級 科學 第四 物質 特性 知識 要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