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《前后》教學反思.doc》由會員分享,可在線閱讀,更多相關《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《前后》教學反思.doc(3頁珍藏版)》請在匯文網(wǎng)上搜索。
1、前后教學反思龍泉八小 周先英一、前后教學反思皮亞杰說過,在教學過程中,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熟知的活動,教育就不會成功。 前后這一課是北師大一年級上冊位置與順序中的第一個方位,這一課的目標是:首先,主要借助有趣情景讓學生會用“前后”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與順序;其次,初步培養(yǎng)學生的空間觀念,讓學生體會參照對象的不同及前后的意義和相對性;最后,能初步運用前后的數(shù)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,并培養(yǎng)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學習數(shù)學的積極態(tài)度。上完這一課之后,我認識到這堂課有許多不足的地方,綜合各位師長給我提的意見建議,總結該堂課有以下幾點不足。1、重難點把握不夠。一堂課應該有重心、有重點、有難點,雖然我在盡力突破重難點
2、,但是最后還是沒能突破。在上課的時候,我不斷的重復森林運動會的內容,請學生起來說,我自己又說,雖然重復了多次,但實質上卻缺乏引導,有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,老師沒有及時作出反饋,當其沒有按要求回答時或偏題時,我并沒有說“如果你按老師這樣說就更好了”,及時指出他沒回答好的地方,沒有明確“什么是前,什么是后”,前是胸前,后是背的那一面,導致了停留在森林運動會的時間過長,學生對前后的認識也不夠,比如“在誰的前面,在誰的后面”就沒有弄清楚。2、問題的設置需要錘煉。在課堂初始,我就拋出了“身體正向對著的方向是前方,轉了身體就變了”這個問題,學生理解有困難,增加了后面學習的難度。對于課堂上的問題設置還不夠精準
3、,比如:對同一個問題不斷重復的問,而學生越說越矛盾,當已經(jīng)有我需要的答案的時候沒有加以強化,而是放任,導致回答問題沒有完整表達“有.有.有.還有.”這種句式,而我也沒有加以引導。3、對“三性”課堂認識還不夠。在這堂課中,學科性有很好的體現(xiàn),但是教育性卻不夠,沒有找到一個點,及時進行教育,如“小烏龜爬得慢,但卻很努力,小朋友們要向他學習”。同時,創(chuàng)新性不夠,禁錮了學生的思維,學生回答或思考的時候,沒有對其不一樣的地方進行鼓勵,只是往一個方向引導,讓學生沒有充分的發(fā)散思維,去思考,我說的太多,而學生表達的太少。4、細節(jié)處理不夠好。這個細節(jié)問題還很嚴重,比如:該練習鞏固的時候我卻讓他們在做口算,沒有
4、搞清楚這堂課的主要目的是什么,練習的時間太短,沒有達到效果。除此之外,讓學生讀題指書,可以讓學生看大屏幕手指伸出來跟著老師一起指,集中學生的注意力。5、考點把握不夠。我不知道考點是什么,因此,需要多看題,看看考試會怎么考,及時傳輸給學生既有用又可以加強考試的知識。二、總結通過前后這一課,我認識到,在一堂數(shù)學課中,應該思考和做到以下幾點:1、明確并突破重難點上好一節(jié)數(shù)學課,要思考“我的目的是什么?”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必須明確,一定要明確學生學習的重點是什么,難點是什么,在哪些問題上不容易掌握,花多長時間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突破重難點,這些方式方法是否簡明扼要淺顯易懂,能否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問題解決問題,
5、而這些方式方法是否有效。2、發(fā)散思維在我的數(shù)學課上,缺乏讓學生的想法表達出來,害怕學生錯,害怕達不到想要的結果,迫不及待的想告訴學生答案,而這樣學生卻失去了自我思考的時間,失去了課堂的主體地位,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,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,老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,而不是主導者。因此,只要是學生能自己思考的,就讓他自己思考,不管他能不能做,都讓他先找先學,打開思維,動腦筋,教學的過程是需要動腦筋的過程,不要搶走學生學習思考的每一次機會。3、教姿教態(tài)作為一名小學教師,應該具有小學教師的氣質,不要在課堂上跳來跳去,每一句話每一個手勢都應該細細地斟酌,體現(xiàn)一種美感??炭嚆@研業(yè)務,多閱讀書籍,練好粉筆字和普通話,做好一個優(yōu)秀的榜樣。4、合適的教學方法上好一堂課需要策略,方法不對,整個課堂也不會“對”,教學生的時候應該及時拓展,建立不同式樣,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,改變提問的方式和習慣,問題要有指向性,提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,做了練習馬上出問題考考學生。同時每一堂課都有讓學生學的因素,如果學生沒有事情做,就找學生給事情做,找到學生感興趣的點。5、建立合理的激勵機制對學生及時表揚強化,采用學生感興趣的點,加以利用,及時調動學生積極性,加強教材研讀,少講精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