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2023年北師大版四年級數(shù)學上冊期末檢測卷.doc》由會員分享,可在線閱讀,更多相關《2023年北師大版四年級數(shù)學上冊期末檢測卷.doc(3頁珍藏版)》請在匯文網(wǎng)上搜索。
1、北師大版四年級數(shù)學上冊期末檢測卷查字典數(shù)學網(wǎng)為大家提供了四年級數(shù)學上冊期末檢測卷,供大家復習備考使用。一、 我會判斷。(對的在括號里打“”,錯的打“x”。)1、過兩點只可以畫一條直線。 ( )2、將一個數(shù)四舍五入得到近似數(shù)時,近似數(shù)可能比準確數(shù)大,也可能比準確數(shù)小。 ( )3、在除法中,余數(shù)比除數(shù)大了,說明商小了。 ( )4、在同一平面內,兩條直線不平行就相交。 ( )5、直線比射線長。 ( )二、我會選,把正確答案前面的字母填在括號里。1、下列各數(shù)中只讀一個零的是( )。A.57006000 B.50700600 C.50076000 D.500700062、一個布袋中放著一些玩具小熊和玩具
2、小猴,任意摸一次,摸到小熊的可能性比摸到小猴的可能性大,那么布袋中( )。A.小猴多 B.小熊多 C.小猴和小熊一樣多3、圓形紙片對折3次以后所形成的角是( )。A.銳角 B.直角 C.鈍角4、下面各數(shù)中( )是準確數(shù)。A.明明身高約135厘米 B.某市大約有650萬人 C.媽媽買了10個蘋果5、與101x72的計算結果相等的式子是( )。A.72x100+1 B.72x100+72 C.72x101-72D.72x101-16、6520除以一個數(shù),商是23,余數(shù)是14,則除數(shù)是( )。A.21 B.22 C.23四、計算。1、直接寫出得數(shù)。48060 350070 125x8 26x2023
3、0x2 600060 10025 88011297x4 302x6 80990 562702、用豎式計算。208x34 85595 440x273、脫式計算,能簡便的要用簡便方法。86x15+15x24 32x125 257+136+343 300-2555+14532427x9五、應用題。1、許老師步行上班,她每分鐘走75米,從家到學校共用了25分鐘,其間在路上買報紙花了2分鐘,許老師家離學校有多遠?2、商店從工廠批發(fā)了80部快譯通,工廠批發(fā)的快譯通每臺180元,買出50臺后,開始降價銷售,原價每臺200元,現(xiàn)價每臺160元如果商店全部售出,商店是賺錢還是虧錢?3、會議廳有35排座位,中間每
4、排24個座,兩邊每排16個座?,F(xiàn)有1200名學生開會,座位夠嗎?4、同學們從學校到公園春游,每分鐘行60米,學校到公園的路程是3600米。(1)出發(fā)15分后,同學們走了多長的路程?(2)同學們從早上8:30分出發(fā),走完一半路程時是多少時間?要練說,得練看??磁c說是統(tǒng)一的,看不準就難以說得好。練看,就是訓練幼兒的觀察能力,擴大幼兒的認知范圍,讓幼兒在觀察事物、觀察生活、觀察自然的活動中,積累詞匯、理解詞義、發(fā)展語言。在運用觀察法組織活動時,我著眼觀察于觀察對象的選擇,著力于觀察過程的指導,著重于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。一般說來,“教師”概念之形成經(jīng)歷了十分漫長的歷史。楊士勛(唐初學者,
5、四門博士)春秋谷梁傳疏曰:“師者教人以不及,故謂師為師資也”。這兒的“師資”,其實就是先秦而后歷代對教師的別稱之一。韓非子也有云:“今有不才之子師長教之弗為變”其“師長”當然也指教師。這兒的“師資”和“師長”可稱為“教師”概念的雛形,但仍說不上是名副其實的“教師”,因為“教師”必須要有明確的傳授知識的對象和本身明確的職責。以上就是為大家提供的四年級數(shù)學上冊期末檢測卷,希望能夠對大家有用,更多相關內容,請大家及時鎖定查字典數(shù)學網(wǎng)!語文課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選的比較優(yōu)秀的文章,還有不少名家名篇。如果有選擇循序漸進地讓學生背誦一些優(yōu)秀篇目、精彩段落,對提高學生的水平會大有裨益?,F(xiàn)在,不少語文教師在分析課文時,把文章解體的支離破碎,總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。結果教師費勁,學生頭疼。分析完之后,學生收效甚微,沒過幾天便忘的一干二凈。造成這種事倍功半的尷尬局面的關鍵就是對文章讀的不熟。常言道“書讀百遍,其義自見”,如果有目的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反復閱讀課文,或細讀、默讀、跳讀,或聽讀、范讀、輪讀、分角色朗讀,學生便可以在讀中自然領悟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技巧,可以在讀中自然加強語感,增強語言的感受力。久而久之,這種思想內容、寫作技巧和語感就會自然滲透到學生的語言意識之中,就會在寫作中自覺不自覺地加以運用、創(chuàng)造和發(fā)展。第 3 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