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2023年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蘇教版.doc》由會員分享,可在線閱讀,更多相關《2023年三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兩位數除以一位數蘇教版.doc(3頁珍藏版)》請在匯文網上搜索。
1、兩位數除以一位數(首位不能整除) 第 6 課時 總第 課時教學目標: 1. 經歷探索兩位數除以一位數(首位不能整除)的筆算方法的過程,能正確地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(首位不能整除)的除法。 2.培養(yǎng)學生初步的分析、推理和估算能力。 3.養(yǎng)成認真勤奮、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。教學重點:筆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(首位不能整除)的除法的算理和算法。教學難點:首位除時有余數的除法計算方法。教學準備:課件 教學過程: 一、復習計算:1.口算熱身。(3分鐘左右)303= 804= 183=164= 486= 246=819= 189= 206=選擇其中12題請學生說說是怎么算的?2.集體校對預習作業(yè)投影展示學生的預
2、習作業(yè),批改,結合854=說說計算方法,突出先從哪位除起?在計算時要注意什么?二、自學例5。(15分鐘左右)1.明確例5中的數學信息及所需要解決的問題。出示:教材例5情境圖。導入:圖中有哪些數學信息?圍繞導學單進行自主學習。2.自學。在學生自學時,教師巡視,收集學生豎式計算的多種情況并請學生迅速板演到黑板上,備用。導學單(時間:5分鐘)1.根據所求的問題列出算式,估算結果。2.用小棒分一分。3.嘗試用豎式解答。(你遇到什么問題?)4.對照書本第56頁例5的解答,與書本不同在哪里?并進行改正。5.回答書本白菜老師的問題。3.小組交流。交流內容:1.同桌交流小棒的分法。2.在用豎式計算時遇到什么問
3、題?你怎么解決的?3.說說怎樣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除以一位數(首位不能整除)?4.怎樣用乘法進行驗算?導學要點:結合學生回答,借助小棒演示算理。重點說清要把余下的1捆拆開,和2根合起來再分。 重點追問:十位除后余1表示什么意思?十位上剩下1以后是怎樣除的?(用紅筆把豎式中的關鍵標出)。4.全班交流。分析黑板上學生在自學中出現的各種情況,給予適當點評。針對學生的錯例,提醒學生需要注意的地方。三、練習。(15分鐘左右)(一)適應練習。1.第57頁“想想做做”第1題點撥:1.要把十位上余下的數和個位上的數合起來再除。2.“想想做做”第2題第1、2題并驗算。注意驗算的方法。(二)對比練習。第58頁“想想做
4、做”第3題第1、2組比較每組中兩道題的計算過程有什么不同?讓學生說說發(fā)現了什么?進一步突出首位不能整除的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。(三)估算練習“想想做做”第4題突出方法:用被除數十位上的數去除以一位數,來判斷商是幾十多。(四)綜合練習?!跋胂胱鲎觥钡?、6題第5題追問:(1)想一想,不計算出結果,你能估計出哪種擺法的個數多些,為什么?(2)要使每種擺法的個數相等,這84盆還可以怎么擺?第6題要求同桌合作:根據圖意,提出用除法計算的問題,并口頭列式解答。(五)創(chuàng)編練習。填空:1.要使25的商是兩位數,里最小填( );要使商是一位數,里最大填( )。點撥:要使商是兩位數,里的數應該大于等于5,要使
5、商是一位數,里應該小于52.02,要使商是三十多,里填( )四、課作。(7分鐘左右)完成補充習題第52頁上第1-4題。幫助學困生,收集典型錯例,講評時所用。校對作業(yè),分析典型錯例,統(tǒng)計正確率,錯誤的訂正。全對的做“提高題”。單靠“死”記還不行,還得“活”用,姑且稱之為“先死后活”吧。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,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,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,篇幅可長可短,并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、名言警句等,定期檢查點評,選擇優(yōu)秀篇目在班里朗讀或展出。這樣,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,又鍛煉了學生的寫作能力,同時還培養(yǎng)了學生的觀察能力、思維能力等等,達到“一石多鳥”的效果。提高題兩位數除以一位數,商最
6、少是( )位數,最多是( )位數。課本、報刊雜志中的成語、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,但學生寫作文運用到文章中的甚少,即使運用也很難做到恰如其分。為什么?還是沒有徹底“記死”的緣故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方法很簡單,每天花3-5分鐘左右的時間記一條成語、一則名言警句即可??梢詫懺诤蠛诎宓摹胺e累專欄”上每日一換,可以在每天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輪流講解,也可讓學生個人搜集,每天往筆記本上抄寫,教師定期檢查等等。這樣,一年就可記300多條成語、300多則名言警句,日積月累,終究會成為一筆不小的財富。這些成語典故“貯藏”在學生腦中,自然會出口成章,寫作時便會隨心所欲地“提取”出來,使文章增色添輝。五、家作。1.課課練
7、第42頁。2.閱讀小數報、時代報第幾版什么內容或布置其他數學課外閱讀材料。我國古代的讀書人,從上學之日起,就日誦不輟,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,熟記幾百篇文章,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,瑯瑯上口,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。為什么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,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(yè)生甚至大學生,竟提起作文就頭疼,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?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:“中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差,中學語文畢業(yè)生語文水平低,十幾年上課總時數是9160課時,語文是2749課時,恰好是30%,十年的時間,二千七百多課時,用來學本國語文,卻是大多數不過關,豈非咄咄怪事!”尋根究底,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無物。特別是寫議論文,初中水平以上的學生都知道議論文的“三要素”是論點、論據、論證,也通曉議論文的基本結構: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,但真正動起筆來就犯難了。知道“是這樣”,就是講不出“為什么”。根本原因還是無“米”下“鍋”。于是便翻開作文集錦之類的書大段抄起來,抄人家的名言警句,抄人家的事例,不參考作文書就很難寫出像樣的文章。所以,詞匯貧乏、內容空洞、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學生作文的通病。要解決這個問題,不能單在布局謀篇等寫作技方面下功夫,必須認識到“死記硬背”的重要性,讓學生積累足夠的“米”。第 3 頁